人才培养

NEWS

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2018版材料化学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08-26       浏览量: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修订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材料化学领域的产品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研发与转化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如下预期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科技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具备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及应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基础理论,并能综合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围绕材料生产应用实践进行创新创造活动;

3、在材料合成与加工、生产工艺设计、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

4、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不断地学习和把握材料化学领域的新进展。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材料科学及工程研究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专业知识及工程基础理论并能用于解决材料化学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化学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化学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在进行材料化学相关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材料化学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9.个人和团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处理好个人和团队的关系并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10.沟通:能够就材料化学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1.项目管理:掌握一定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学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能够根据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和更新核心知识和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学生应至少修满173(6)学分方可毕业。

四、授予学位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结构与测试研究方法、工程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高分子物理、材料专业实验。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

(一)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学分分布表


七、课程模块

(一)通识教育模块

公共课程(必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Ⅰ);大学体育(Ⅱ);大学体育(Ⅲ);大学体育(Ⅳ);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大学英语(Ⅲ);大学英语(Ⅳ);计算机基础(Ⅰ);计算机基础(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通识核心课程(选修)  

安徽省情系列课程;教师教育系列课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创新思维与创业训练系列课程;文史经典与世界文化;数理基础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社会发展与社会责任;领导力;前沿讲座。  

(二)专业教育模块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化学实验安全;无机化学(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Ⅰ)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基础;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Ⅰ);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化学实验(Ⅰ);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Ⅰ);综合化学实验  

专业必修课程(必修)  

材料专业导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含CAD);材料科学基础;文献信息检索;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高分子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结构与测试研究方法;材料专业实验。  

专业选修课程(选修)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含成型机械及模具);功能高分子;无机材料生产设备及工艺设计概论;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非金属材料科技前沿;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新能源材料;固体物理(含量子力学基础)。

(三)个性化教育模块

学生在专业负责人或导师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择有关课程,达到4个学分即可。

(四)实践教育模块

军政训练课(含军事理论课);劳动实践课;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金工实习;专业实训;半实物工厂仿真实训。

(五)素质拓展教育模块

“趣味化材”实验技能大赛;“学术化材”化学文献检索大赛;“名师化材”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多彩化材”化学专业技能大赛;“书香化材”读书交流会;“科普化材”科学活动月;“魅力化材”迎新生迎新年文艺晚会;“魅力化材”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阳光化材”体育文化节;“绿色唱响”趣味环保歌曲大赛;“绿色化材”生态文化读书交流会;职场短剧大赛;职场达人秀;“爱心化材”志愿服务活动。

八、修读要求或说明

1、专业选修课程至少要选修8学分。

2、素质拓展教育模块课程学习,须符合《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方案(修订)》要求。

3、创新思维与创业训练学分的申请和认定根据学院相关文件执行。